2016年2月25日 星期四

東網:閩六歲童患蠶豆症 吃豆沙包排「豉油尿」

【on.cc東網專訊】 福建省一名六歲男童前幾天只吃了一個豆沙包,小便就開始帶血,尿液像豉油一樣呈深褐色,且慢慢全身發黃,沒有血色。家長急忙將他送進醫院急症室,經檢查才確診男童患上「蠶豆症」。
家長說,男童今年已是第二次發病,發病時他總覺得疲倦、沒精神,連玩也不願玩,且小便呈豉油顏色,前幾天男童除吃了一個豆沙包,就沒吃其他東西,只見他變得全身皮膚蠟黃,沒一絲血色。
至於為何男童吃過豆沙包後,會出現此等病徵?據醫生解釋,男童排出豉油色小便是一種溶血徵狀,體內血紅蛋白經過小便被排出,導致貧血,因此男童才會覺得疲倦、沒精神。經過檢查,醫生發現男童體內的紅細胞中缺乏葡萄糖六磷酸脫氫酵素,而這種病俗稱「蠶豆症」,是因為吃了蠶豆後突然發生的急性血管內溶血。醫生說,由於豆沙包的餡有蠶豆成分,所以當男童吃了豆沙包後,就出現病徵。
醫生指出,「蠶豆症」屬遺傳性疾病,是伴性隱性遺傳,平時不發病,無自覺徵狀,部分患者可表現為慢性溶血性貧血徵狀;常因食用蠶豆、服用或接觸某些藥物等誘發血紅蛋白尿、黃疸、貧血等急性溶血反應。
醫生並提醒,患者禁止食用珍珠粉、金銀花、川蓮、牛黃等,以及蠶豆或蠶豆加工品,要避免在蠶豆開花、結果或收成季節前去蠶豆種植地。此外,對患者而言,很多藥物也不能使用的,看病時要先向醫生說明有蠶豆症病史。


資料來源:on.cc東網
http://hk.on.cc/cn/bkn/cnt/news/20160225/bkncn-20160225112214506-0225_05011_001.html
以上資料只作參考之用,詳情請諮詢醫生

2016年2月3日 星期三

香港Eastweek :蠶豆症延醫好嚴重

香港Eastweek
B154 | 親子天地 | 中西匯醫 | By 鄧家昇 | 2016-02-03
蠶豆症延醫好嚴重
各位家長,大家有沒有聽過「蠶豆症」呢?「蠶豆症」對大家而言,可能有點陌生,但這種遺傳病對初生嬰兒來說,萬一發病,情況可以非常嚴重,更有可能對嬰兒造成一些永久性的傷害,例如:失聰、四肢活動不良、智力受損等等,所以家長們絕對不容忽視!
「蠶豆症」係乜「蠶豆症」即是葡萄糖六磷酸去氫酵素缺乏症,簡稱G6PD缺乏症,是香港最常見的新陳代謝遺傳病,在中國南方其實很普遍,而男性罹患此病的機率比較高。
「蠶豆症」患者會因為進食了某些藥物或食物,例如:蠶豆又或者接觸臭丸等,之後就會引致急性溶血,即是紅血球突然被破壞。
而急性溶血會產生過量膽紅素,這些膽紅素進入初生嬰兒的腦部後,會造成一些永久性的傷害,例如:失聰、四肢活動不良、智力受損;雖然如此,家長們亦不應過份擔心,只要及早發現小朋友有這個遺傳病,就可以預防發病。
「蠶豆症」病徵患者在接觸致敏藥物、食物或感染病原時,會出現氧化紅血球,隨即產生溶血現象;患者出現臉色蒼黃、疲累、食慾差、黃疸(眼白及皮膚均變黃),茶色尿(尿色較深如茶般);嚴重時,可能會引發昏迷、呼吸窘迫、心臟衰竭,甚至休克及意識昏迷而有生命危險。
避用致病物中醫藥角度,由於古代沒有實驗室及血液檢查,故中醫藥學會從臨牀症狀,將此疾患歸類為胎黃、肌衄、紫癜 、雜病發斑等。病因以稟賦不足、濕熱、氣滯血瘀為主,病位在皮膚。
針對此病,醫師用藥前建議先問清楚患者是否有此疾患,儘量避免使用引發溶血的藥物;同時也需要提醒患者及其家屬避免接觸致病原。
另外,「蠶豆症」患者,亦應避免用如下中藥及接觸致病物:金銀花、臘梅花、黃連、梔子、牛蒡子、珍珠末、熊膽(粉末)、牛黃、柴胡、地黄、番瀉葉、虎杖、薄荷、丹皮、冬青油、萬金油、白花油、香茅精油、樟腦、臭丸等。
秋冬季湯水篇
馬蹄雲耳鵪鶉湯功效:補中益氣,健脾固腎。
選藥:鵪鶉2隻、雲耳5錢、鮮馬蹄10粒、南杏1両、北杏12粒、瘦肉6両、陳皮少許、蜜棗1枚。
做法:雲耳先浸開;鵪鶉、瘦肉汆水;鮮馬蹄去皮,切塊;南北杏、陳皮、蜜棗先浸15分鐘,取渣;將所有材料放進煲內,用適量水煲45-60分鐘後調味飲用。
服法:1星期可煲2次,尤其是秋冬季節,更為合適。
鄧家昇
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註冊中醫師,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全科學士, 獲得香港中文大學理學(針灸)碩士。
設計☆李浩然 插圖☆楊存孝



資料來源:G6PD 缺乏症/蠶豆症資訊站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6PD-%E7%BC%BA%E4%B9%8F%E7%97%87%E8%A0%B6%E8%B1%86%E7%97%87%E8%B3%87%E8%A8%8A%E7%AB%99-215564885253417/?fref=ts
以上資料只作參考之用,詳情請諮詢醫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