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6PD缺乏症患者的父母
對此疾病的認知和患者照護策略的影響 |
摘自基因醫學部遺傳諮詢師 黃愛珠演講簡報(2012.07)
|
研究目的及背景
【葡萄糖-六-磷酸鹽去氫酵素缺乏症Glucose-6-phosphate dehydrogenasedeficiency】簡稱為【G6PD缺乏症】,是一種常見的遺傳疾病,俗稱【蠶豆病】。
G6PD缺乏症的患者,特別是兒童,若因食用蠶豆、服用或接觸某些藥物、感染等會誘發急性溶血反應。如不及時處理,可造成永久性的神經損害甚至死亡。對於G6PD缺乏症的患者來說,預防和避免接觸氧化劑、及時處理急性發作時的症狀是最有效的疾病管理措施。
考慮到兒童期的依賴性,父母是兒童最主要的健康照顧者和教育者。瞭解G6PD缺乏症患病兒童父母採取的預防行爲、告知行爲,以及影響這些行爲的相關因素非常重要。
迄今爲止,沒有任何研究探討過父母對G6PD缺乏症的認知與患病兒童健康狀况之間的關係;也沒有任何研究探討過父母對G6PD缺乏症的認知與其照護措施之間的關係。
為什麼會得到G6PD缺乏症
蠶豆症屬一種隱性的遺傳疾病,基因發生病變位置在X染色體Xq28上的葡萄糖六磷酸鹽去氫酵素(G6PD)基因。90%以上的個案是由父母遺傳的,少數的人是因為自己的基因出現變化而得到的。(絕對不是因為懷孕期間有吃蠶豆引起的)
因為這個疾病的症狀不一定很明顯,常常會被誤會或忽略,台灣從1984年開始作為新生兒篩檢項目之一。在台灣每100人,就有2~3位是G6PD缺乏症的體質,全世界約有4億人罹患此病,尤其以地中海沿岸、非洲及東南亞地區較多。華人族群的盛行率大約是1.6%-8.1% 。
G6PD缺乏症的症狀
大部分患有此症的患者是無症狀的,可能終其一生都不知道他們有G6PD缺乏症。主要症狀是新生兒黃疸及急性溶血性貧血。目前對蠶豆症導致新生兒黃疸的病理機轉尚不明確,根據統計,美國發生新生兒黃疸,而造成中樞神經系統永久性損害的個案之中,約有30%是蠶豆症患者。
近1/3的病理性新生黃疸是肇因於G6PD缺乏症,黃疸程度若不嚴重,照光治療即可;若是出現嚴重的溶血性黃疸,必要時須給予換血治療。一般若能及早發現且治療得當,多可在兩三天內恢復健康。
當患者接觸到具氧化性物質時,通常在二至三天後發生溶血反應。症狀包括:臉色蒼白、全身黃疸、精神不佳及解深茶色(或可樂色)尿。嚴重時會導致呼吸窘迫、心臟衰竭,甚至休克及意識昏迷而有生命危險。
誘使G6PD缺乏症發病的因素
G6PD缺乏症的治療 尚無有效治療疾病之方法。
預防症狀發生之方法:避免接觸樟腦丸、紫藥水或食用蠶豆及某些藥物(如:阿斯匹靈類與某些解熱鎮痛劑、磺胺類、抗瘧疾、硝基類,及Rasburicase(一種基因重組之尿酸氧化酵素)等),以預防發生溶血性貧血現象。
產生黃疸之新生兒可以照光或換血來治療,但如延遲治療時機,則有發生核黃疸之慮,更甚者死亡。核黃疸是一種相當嚴重的疾病,其後遺症有聽力障礙、手足徐動症及嚴重之心智障礙等。
G6PD缺乏症預後 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事項,以避免發生溶血現象:
|
2016年4月21日 星期四
G6PD缺乏症患者的父母 對此疾病的認知和患者照護策略的影響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